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检察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浙江法治报丨守护“银发族”!检察履职跨省挽损,为老人追回30万养老金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31日 来源: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盯上了父母长辈们的“钱袋子”,利用“领取补助”“以房养老”“投资理财”等方式“套路”诈骗老年人,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随着诈骗手法的不断翻新,邮寄黄金诈骗案在不少地区出现,受害者多是老年人。10月29日,《浙江法治报》以《冒充公检法诱骗购买黄金,骗走30余万元养老钱》为题,报道了平阳检察机关聚焦老年人权益保护,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全力追赃挽回,守护银发钱包。

  危险圈套

  黄金成了“赎罪券”

  冒充公检法,诱骗老人购买黄金,再通过境外加密软件将金条“洗”成虚拟货币,使30余万元养老钱在短时间内“隔空”转移境外。近日,平阳检警联手破获这样一起案件,全额追回损失。

  2024年11月,平阳的张大爷接到自称“公安民警”的电话,称自己的身份证被冒用涉嫌洗钱,须按指令操作才能自证清白。在持续心理施压下,张大爷购置新手机,加入“办案QQ群”,下载陌生APP接受远程操控,通过人脸验证在网上多次购买黄金并寄往指定地址。直到与子女交谈,他才惊觉7万余元养老钱已流入骗子之手。

  2024年秋冬,全国多地出现多起类似案件,不法分子精准拿捏老年人的心理软肋:既利用他们对公检法的敬畏感实施恐吓,又抓住其对黄金等实物资产的信任感降低防备,更借老人信息渠道单一、对新型诈骗手段认知不足的短板屡屡得手。

  暗度陈仓

  搭建洗钱流水线

  2024年12月,平阳警方在资金流排查中发现异常:同一手机号关联数十条黄金快递记录,收件人每次都在不同快递点取件,从不核实包裹信息。公安机关当即立案侦查,当日便抓获正在销赃的高某某、陈某某。9天后,杨某某落网,其手机里还存着与上家的聊天记录:“今天收了3个包裹,约200克,U币转过去了。”

  经调查,2024年11月,手头拮据的杨某某加入“洗钱”聊天群,学会了一套“黄金洗钱”套路:接收被骗者寄来的黄金,变卖后兑换成虚拟货币U币转给上家,每笔能赚5%佣金。他随即拉上陈某某、高某某,组建起分工明确的“洗钱流水线”。

  这条隐秘洗钱链条的关键,藏在平阳一些小区不起眼的快递点里。高某某专门瞄准部分回迁房、老旧小区的“三无快递柜”——门口无保安、柜边无探头、取件不核验,将这些寄存点变为“黄金中转站”。截至案发,杨某某等人共骗取11名被害人21万元。

  检警联动

  “银发钱包”一个都不能少

  2025年3月,案件被移送至平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发现,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机号关联着数十条快递记录,且已核实的被害人80%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占近半数。为确保精准指控,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展开高效联动。一方面,引导公安机关调取电商平台下单数据、快递流转记录;另一方面,将快递单上的手机号与全国反诈平台报案信息逐一比对。最终,4名未报案的老年被害人被成功找到,涉案金额从21万元追加至30余万元。

  追赃挽损同步推进。检察官加强释法说理,向三名嫌疑人阐释“认罪认罚从宽”政策等,打消其侥幸心理,最终促使三人自愿退赔19万余元。结合现场查获的200余克黄金,15名被害人的损失全部得以弥补。

  2025年6月,经平阳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杨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判处陈某某、高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均适用缓刑。

  检察官提醒

  公检法从不会通过电话、QQ办案。凡是要求购买黄金、现金邮寄的,无论是“配合办案”还是“代收赚佣”,全是诈骗。子女应多关心关注家中老人,常给老人念“反诈经”。一旦发现老人被要求使用快递、网约车进行现金、黄金等寄送的,要立即拒绝并报警,切勿沦为不法分子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