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涉境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
10月23日,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柴峥涛在温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作关于涉境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温州市检察机关聚焦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一体推进跨境犯罪打击与法治服务供给,着力构建现代化涉外检察工作体系,相关涉外检察项目“中榜”全省涉外法治改革项目、入选市委“小切口大撬动”改革项目,3件案例获评全国典型,多项涉外检察工作获最高检、中央部委肯定、推广。下一步,温州市检察机关将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高质效推进涉外检察工作,为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拳出击 打击跨境犯罪
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温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敢于亮剑、善于作为,高质效办理了缅北明家犯罪集团及其关联犯罪集团案等重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现对在境外实施严重侵害中国公民犯罪的司法管辖和精准打击,有力宣示了我国司法主权,相关工作被写入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在严厉打击跨境电诈犯罪的同时,温州市检察院机关还重拳整治走私疫区冻品、“洋垃圾”、医美药品等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犯罪行为,深挖彻查走私犯罪团伙背后“保护伞”,结合检察建议推动源头治理,切实筑牢民生安全屏障。
“我欣喜地看到,检察机关在涉外法治的惊涛骇浪中勇立潮头,成为守护国家安全与民生安宁的坚强盾牌。”市人大代表、浙江法治报全媒体地方中心主任助理、驻温总监蓝莹表示,“特别是雷霆出击,将缅北明家犯罪集团绳之以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铁拳,对犯罪分子虽远必究。”
在跨国追逃追赃领域,穿透式的审查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审查方式能够深入追踪资金流向,准确查明犯罪嫌疑人隐匿在国内外的各类财产状况,再结合引渡、劝返、涉案财产“查扣冻”等措施,显著提升跨境缉捕与追赃挽损的工作实效。以周焯华为首的跨境赌博犯罪集团案,是近年来跨境追逃追赃工作的成功案例,通过准确认定违法所得,协同处置涉案资产,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精准护航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紧扣“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温州市检察机关深入调研企业出海与华侨归国的实际需求,精准提供法治服务,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在人大监督关注的重点工作中,涉侨身份障碍化解机制、外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机制等创新实践,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层面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法律人士,有幸参与了归国华侨身份障碍难题从人大代表建议转化到解决的不同阶段”,市人大代表、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丽珊指出,“检察机关主动破题,推动落户政策优化,有效化解了“一人两身份”的困境,这份司法担当温暖了万千侨心。”
以数字赋能跨越为侨为企服务的距离障碍,是温州检察机关的创新引擎。与温州市侨联共建的“检侨驿站”,通过跨国听证、在线调解等方式显著减少侨胞维权诉累,已成为深化全省“涉侨检察依法保护侨胞合法权益工作示范点”的重要载体;创新打造的“企检通”法治服务平台,联通28家涉企执法司法单位,实现对企业涉外诉求统一受理、协同办理、跟踪反馈,显著提升了涉外企业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为了保护在外侨商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与国外商会协作,建立跨境异议账户救济通道,通过跨国在线核实情况,主动对接异地办案单位,依法高效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展现了极强的专业担当与为企情怀。”市人大代表、浙江韬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建国高度评价温州市检察机关的创新实践。
双轮驱动 夯实涉外检察根基底座
涉外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植根于坚实的制度根基与专业化的人才支撑。为此,温州市检察机关推出一系列前瞻性、系统化的硬核举措,为构建现代化涉外检察工作体系夯实基础、立柱架梁。在制度层面,坚持以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研究制定《关于高质效推进涉外检察工作方案》,细化明确11项重点任务,编发《涉外检察工作指南》,系统整合涉外法律规则与实操规范。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起一支涵盖英、日、法、意大利等语种的33人涉外检察人才库,在全省首届涉外检察业务竞赛中,3人跻身前十,另有3人入选省级人才库。
从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到赋能企业扬帆出海,从雷霆万钧打击跨境犯罪到春风化雨守护侨胞权益,温州涉外检察工作正以坚实的步伐,书写着法治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彩答卷。立足新起点,温州检察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蹄疾步稳地迈向新征程,为中国特色涉外法治建设贡献更多“温州经验”“温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