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检察网  ->  媒体聚焦  -> 正文

数字技术赋能涉外检察实践的“浙江经验”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3日 来源: 检察日报

  东海之滨潮涌不息,“一带一路”风帆正劲。作为对外开放大省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浙江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赋予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重要职责使命,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也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自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首次全国涉外检察工作会议以来,浙江省检察机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大势,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主动扛起涉外法治建设的检察担当,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涉外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3月31日,浙江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涉外检察工作座谈会,系统总结“涉外刑事案件集中专业化办理改革试点”“司法护侨涉外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平台”“涉外营商环境市场法治服务中心”等浙江涉外检察标志性成果。其中,“数字检察赋能”已深入镌刻在浙江涉外检察的方方面面。

  “我们通过大数据赋能,持续提升办案质效,积极护航浙江高能级开放强省,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浙江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东林表示。

  智能应用辅助精准办案

  “今年4月,我们在审查一起涉A国犯罪嫌疑人组织卖淫案时发现,卖淫场所并非两名犯罪嫌疑人掌控,该案更符合介绍卖淫罪的构成要件。”近日,嘉兴市南湖区检察院检察官黄硕向记者回忆道,“为此,我们运用本院自主建设的‘未盾智瞳电子数据智能审查’应用,对犯罪嫌疑人手机电子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检察官借助该应用的基础信息模块自动提取了同案两名犯罪嫌疑人手机社交软件数据,根据聊天记录数量等对人物关系进行统计编排、深度核查后发现,二人并非经常联系人,且是卖淫行为发生当天首次添加好友,此前无任何聊天记录,这一发现推翻了二人为“长期固定合作关系”的猜想。同时,通过“场所”类关键词搜索,发现本案卖淫场所并不固定,说明二人对相关场所无控制力。综合审查判断后,检察官认为本案应定性为介绍卖淫罪。

  案件审查至此,似乎可以准确定性,但检察官并未就此止步。他们运用“未盾智瞳电子数据智能审查”应用的AI翻译功能,将涉案A国语言文字及语音精准转换为中文,逐句核实聊天记录含义,再结合言词证据及书证综合审查,为查明犯罪事实打好基础。

  在证据核查过程中,检察官通过该应用“资金分析”模块,发现犯罪嫌疑人与会所老板(另案处理)之间存在多笔疑似卖淫费用的资金往来,尤其在案发当日凌晨转账交易频繁。顺着这一线索,检察官倒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证人证言,发现犯罪嫌疑人和会所老板均讲到在该时间段曾介绍一名A国女性进行卖淫,从而追加了这一犯罪事实。

  随后,检察官继续排查犯罪嫌疑人手机中的A国语言聊天记录,构建“来华工作”“签证”“入境”等关键词库进行碰撞比对。翻译结果显示,犯罪嫌疑人曾邀请多名疑似A国年轻女性来华工作,建议对方以旅游名义申请入境,并为其安排航班、接客车辆与下榻酒店,涉嫌组织他人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掩盖真实入境目的,骗取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核准入境。检察机关据此引导侦查机关展开侦查,调取证人证言、出入境记录等,增加认定了犯罪嫌疑人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未盾智瞳电子数据智能审查”应用在涉外案件办理中已经展现出精准定性犯罪性质、成功追加犯罪事实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南湖区检察院检委会委员钱晓磊介绍,下一步,该院将继续优化应用、拓展应用场景,为“嘉检‘丝’路”涉外法治工作品牌添彩,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外案件和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贡献南湖检察力量。

  同样,在嘉兴市秀洲区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也起着促进精准办案的重要作用。2024年10月,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外“石油贸易”诈骗案时,因面临法律衔接难、证据审查难等问题,邀请秀洲区检察院适时介入。该院启用上线不久的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模型,对多名犯罪嫌疑人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有效引导公安机关差异化采取强制措施,确保侦查活动规范高效。

  “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模型就像精准的‘司法导航’,既准确把握了案件走向,又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秀洲区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部主任徐悦感慨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这套模型已不只应用于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环节,更贯穿涉外案件办理全过程。今年4月,秀洲区检察院联合法院、公安机关会签《共建涉外刑事案件办理机制(试行)》,将该模型纳入涉外刑事案件办理机制,明确各诉讼阶段需开展风险评估并留存报告,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组建“外语+数据+检察”复合型团队,确保模型精准应用;建立绿色通道与模型联动机制,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模型实时监控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强制措施,兼顾效率与权益保障。

  数据融合化解涉侨矛盾

  浙江青田,作为拥有海外华侨华人38万余人的著名侨乡,侨胞权益保护与参与侨乡治理等一直是当地检察工作的重点。

  如今,有了数字检察的加持,检察机关对于华侨权益保护涉及跨境纠纷解决、民事诉讼程序规范等诸多特殊领域的监督可谓“如虎添翼”。

  2023年8月,青田县检察院在办理某涉及申请人为华侨的执行案件时发现,有被执行人在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下,仍通过网络进行赌博投注。“此人极有可能存在未申报或法院未查扣的遗漏财产。”多年的办案经验,让该院民事检察部主任丁露敏锐觉察到其中“蹊跷”。

  由于信息不通畅,尽管公安机关已对此类人员的赌博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但法院无法得知该情况,公安机关亦不知晓被行政处罚人员是失信被执行人。“这究竟是个案,还是潜藏的普遍现象?”丁露思忖良久。

  2023年10月,针对此类隐蔽性强、查证难度大的违法形态,青田县检察院研发失信被执行人赌博类案数字监督法律模型,构建“公安机关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线索碰撞识别体系,调取县公安局、法院相关数据信息,精准筛选出被执行人。随后,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移送刑事检察部门监督立案等方式,为申请执行的侨胞挽回经济损失超70万元。

  为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检察环节的实践要求,青田县检察院进一步整合12309检察服务热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41基层治理平台等数据资源,建成“侨见枫桥”融合监督平台,构建“群众诉求—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矛盾化解”全链条工作机制。

  而在拥有83.6万海外华侨华人的温州,两级检察机关同样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回应侨胞需求和实践需要,以构建机制、聚焦重点、推进融合为路径,积极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运用远程询问、跨洋取证等数字监督技术,同步推进追赃挽损,帮助涉侨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将爱侨护侨之情落实到工作点滴中。

  数字建模优化营商环境

  “放管服”改革的便利窗口,竟成了少数人钻营的“漏洞”——2023年,杭州市上城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出售出入境证件案时,揪出一条隐蔽的黑灰产业链:一些中介代理利用改革便利为外籍人员设立空壳公司,骗取外商投资身份,继而骗领工作签证,这些外籍人员滞留境内非法从事外教等与登记公司经营无关的工作,扰乱了营商环境和社会秩序。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数据壁垒、职能部门难以及时形成打防控链条等问题,上城区检察院深度提炼涉外空壳公司犯罪关键要素,创新建用涉外空壳公司数字监督模型并持续优化。

  “我们打通市市场监管局、社保局、教育局等部门相关数据壁垒,获取外籍人员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外籍教师登记信息数据共4.8万余条,碰撞出企业工商信息住所地高度集中的可疑地址,以及外籍人员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可疑名单。”该院行政检察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娓娓道来,“通过调取纳税记录及出入境信息,筛查出仍在境内的涉外空壳公司设立人。我们统筹刑事检察、行政检察合力研判,向公安机关移送违法线索3条、制发检察建议书2份、督促公安机关刑事立案1件,2名外籍人员被处以行政处罚并限期出境。”

  以“净化涉外空壳公司”为突破,上城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检察+”多元协作源头治理模式,会同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召开专项研讨会议,形成案情通报、线索移送等长效机制,精准打击惩治利用“放管服”改革便利虚假注册公司骗领工作签证等乱象。

  为推动激发外资市场活力和保障外资市场秩序,杭州市检察机关对外籍人员利用商事登记制度非法就业等系列案件深入调查分析,就影响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苗头性问题等展开专题调研,通过专报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浙江“地瓜经济”“引进来”生态圈不断优化。

  在浙江,这样的生动实践还在不断涌现。记者采访获悉,“涉外检察信息化综合平台”正在积极建设中。该工程是在最高检国际合作局指导下,由杭州市检察院承担的创新试点项目,已纳入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工作立项,成为省委的重点改革项目。

  据了解,平台重点搭载域外检察数据库、国际司法协作数据库、涉外法律法规信息库、涉外检察典型案例库、涉外专家人才库,计划搭建完成并试运行后,可供全国检察机关应用。下一步,还将视情况逐步搭载涉外检察态势分析看板和涉外检察AI中心,让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涉外案事件办理。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涉外法治建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浙江检察人将以步履不停的执着、全力以赴的坚守,深耕数字技术赋能涉外检察实践,奋力提炼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书写检察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