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丨协同打击洗钱犯罪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温州日报
2022年以来温州检察机关起诉洗钱犯罪65起案件
协同打击洗钱犯罪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当前洗钱犯罪呈现出隐蔽性更强、专业化分工更细、手段持续翻新等特点,形势复杂。应对洗钱犯罪新挑战,温州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最高检、省检察院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惩治洗钱犯罪,牵头加强多部门协作,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起诉洗钱犯罪65起案件,90人被追责,已获生效判决46件67人,惩治洗钱犯罪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洗钱犯罪的根本动因在于将非法所得合法化,助推上游犯罪资金流转。打击治理洗钱犯罪事关重大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业态的出现,在隐秘角落,洗钱犯罪的手段与规模正悄然升级。
2025年初,苍南县法院的判决宣告了柏某某洗钱罪成立——其利用网络贩卖毒品后,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将毒资层层“漂白”,最终利用境外交易所兑换成人民币。该案正是近年来温州检察机关打击洗钱犯罪复杂态势的一个缩影。
在柏某某洗钱案中,毒资通过虚拟币多层转换,借助跨境平台,形成难以追踪的“数字迷雾”。而在王某某洗钱案中,犯罪团伙组织严密,通过虚假员工身份、虚构交易名目、多账户高频转账等手段,系统性清洗巨额贿赂资金。此外,洗钱犯罪与走私、贩毒、贪污贿赂等多种上游犯罪深度交织,成为转移、隐匿非法所得的通道,大大增加了犯罪查处难度。
面对手法不断翻新、链条日趋复杂的洗钱犯罪,温州检察机关创新监督模式,强化协同作战,不断提升办案质效。“一案双查”监督,穿透式精准打击。在办理“猎鲨”系列走私大案时,温州市检察院敏锐捕捉到地下钱庄洗钱线索,立即移送并介入侦查,引导公安机关调取高速卡口监控、基站定位、电子设备数据等关键证据。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后,通过自行补充侦查全面梳理上下游犯罪,最终将认定的洗钱犯罪数额从200万元提升至5700万元,并获得法院判决支持,精准打击了洗钱犯罪的核心环节。
温州检察机关通过引导侦查与自行补充侦查双轨并行,构建严密证据体系。在苍南县王某某等人洗钱案中,针对上游走私团伙近亿元赃款通过复杂现金流转移的情况,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阶段即向侦查机关提出精准补充侦查建议。通过核查涉案人员谈话、追踪资金明细、分析监控轨迹等,明确涉案人员与上游犯罪分子的关联,最终锁定个人洗钱主观故意和犯罪金额,确保精准指控。该案现已依法提起公诉。
反洗钱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监管等多个层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打击洗钱犯罪需多部门参与,形成工作合力。温州检察机关坚持与监委、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工作协作机制,健全情报会商、信息交流、数据共享、案件反馈等机制,及时发现洗钱线索,定期分析研判洗钱犯罪新态势,提高打击效能。例如,充分运用检银协查机制,实现实时联动,有效推动金融机构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可疑交易监测等关键环节。
反洗钱工作事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新形势下,温州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惩治力度,健全协同机制,深化源头治理,致力实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为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