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检察网  ->  基层检讯  -> 正文基层检讯

千年古井陷困境?从代表建议到检察公益诉讼,多方合力后……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07日 来源: 鹿城检察

  “横井周边垃圾清除后,‘面貌’焕然一新,仿佛回到我的小时候。代表建议通过检察院法律监督的方式得以落地,我特别感动!”2月26日,在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即将施行之际,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联合区人大代表、区文旅局、属地街道、益心为公志愿者、文物专家等前往辖区五马-墨池历史街区,对街区内二十八宿井之铁栏井、横井、炼丹井及县前头古井修缮保护情况进行实地查看,鹿城区人大代表朱铭现场感慨道。

温州市鹿城区人大代表朱铭(左一)实地查看古井修缮保护情况,就下一步“拆罩”方案与文物专家进行探讨。

  二十八宿井,是晋明帝太宁元年温州建城时“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取“天长地久、水源不断”之意,是温州独特山水斗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脉络。2017年1月,二十八宿井中横井、炼丹井等八口古井被“打包”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通自来水之前,井是古时聚落居民生活的命脉之一。我们至今喜欢说,市井人家,有市、有井,才有了人间烟火气。”鹿城区检察院检委会专委徐缨介绍,随着时代发展,古井逐渐丧失日用功能,部分宿井被废弃、填埋或损毁,井群保护情况堪忧。2024年鹿城区两会期间,长期从事民俗文化相关工作的区人大代表朱铭提出了《关于二十八宿井周边环境整顿的建议》,指出二十八宿井之横井“因失去给水作用而沦为垃圾场”、铁栏井“井旁建有垃圾分类房污染环境破坏文物风貌”、宿井普遍“戴罩”等问题。鹿城区检察院根据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主动对接朱铭代表,了解相关情况,并向上级检察院报告。

  保护文物刻不容缓,检察官办案组即刻着手向文保所等多部门调取历史档案资料,并邀请文物领域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多次协助现场勘查,历经三个余月找寻、调查,确认二十八宿井之铁栏井、横井、炼丹井、县前头古井均存在井栏被添建钢罩、保护范围内建有垃圾分类房、保护范围被占用且环境脏乱、井水浑浊并伴有垃圾、标志说明被遮挡或字迹模糊、参观受限等诸多公益损害问题。

2025年1月3日,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公开送达会。

  2025年1月3日,鹿城区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公开送达会,特别邀请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项巨澜、文物保护专家蔡钢铁、“益心为公”志愿者朱林岐、陈锚等参会,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宣告检察建议,提出古井本体修复、井水治理、周边环境整治、保护碑设置、消除参观受限等“全方位”建议。会上,文物保护专家就古井“戴罩”问题提出修复建议,人大代表建言需停止或改变类似“破坏性保护”措施,建立古井“呵护式保护”长效机制。

  收到检察建议后,职能部门立即着手踏勘研究落实整改,检察官办案组对古井修复落实情况持续跟进监督。2月8日,就整改过程中存在的拆除钢罩、占用经营、垃圾分类房迁移等“棘手”问题,鹿城区检察院牵头召开二十八宿井保护工作推进会,促进各方充分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千年古井保护。2月26日,检察官办案组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古井综合保护工作进度,检察官就古井保护进行现场普法,文物专家对修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现场人头攒动,周边居民们纷纷赞许。

检察官就古井保护进行现场普法。

职能部门对古井周边环境开展整治,图为横井周边环境整治前后对比。

  “目前古井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已初显成效,下一步职能部门将根据专家建议调整文物修复方案,逐步推进文物修复工作,我们检察院也将持续跟进监督,推动古井综合保护,守护好城市历史文脉。”徐缨表示。

  据悉,近年来,鹿城区检察院聚焦辖区历史文物遗存、革命文物、英烈纪念设施等文化史迹中的保护问题,广泛收集线索,深入开展调查,综合运用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加强文物保护,先后就三牌坊古井、寺前桥、谯楼、新四军驻温采购办旧址等文物及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等开展办案,以公益诉讼之力助推城市记忆在时代变迁中传承、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赓续。

关于本站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