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检察网  ->  检察文化  ->  随笔  -> 正文随笔

镬溜儿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5日 来源:

  董史统

  镬溜儿,温州话谐音“锅边溜儿”,是温州的民间传统面食,九十年代在温州街头尤为风靡,那时走街串巷的货郎、熙攘往来的商客,吃上一碗,顿时感觉元气满满。犹记得,在猪油拌饭、酱油拌饭较为普遍的小时候,如果能吃上一碗带着鸡蛋、葱花的“镬溜儿”,就算是改善伙食的奢侈餐了。

  镬溜儿的制作流程并不复杂,仅需要准备一口大铁锅。温州话传承自古汉语,称大锅为“镬”,土灶台称“镬灶”。制作“镬溜儿”用的是传统灶台,用土砌成,下面用柴火烧,上面架着一口大锅,锅中烧上满满半锅的汤。先将用自家种大米磨成的米粉糊均匀地浇到大铁锅内侧沿上,等凝固后铲入锅中,接着铲散成条状,然后在锅里加汤烧煮。这个过程一般要经历三滚水,第一滚水可以把米粉糊煮熟,第二滚水再搭配上自家腌制的咸菜,第三滚水时就可以加上切好的摊鸡蛋、虾皮、香菇沫等辅料,最后撒上葱,就能端上桌美餐一顿了。看着一家人围着吃,真正有了“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感觉,一碗见底以后再来一碗,吃得大汗淋漓,吃得神清气爽,热气腾腾的“镬溜儿”有着浓浓的市井气息。

  “镬溜儿”原本是为食欲不振、胃口不佳、讨厌油腻的、天热而吃不下饭的人做的,常被当做调剂的“小点心”,尤其适合老人家和小孩子吃。跟温州的传统米面一样,最开始的“镬溜儿”取材来源于大米,由米浆浇制而成,清淡而容易消化。由于米面必须手工磨米划浆,对于工艺要求较高、制作难度较大,后来温州人普遍用小麦磨成的面粉来代替,从而使得这种传统道地美食深入千家万户,但颜色也从晶莹白色变成微淡黄色,深和温州传统的“古早味”(怀念的味道)。

  随着食物品类的日益丰盛和选择多样化,“镬溜儿”这种传统小食,已和深夜“梆梆响”的馄饨一样,快要绝迹了,只零星散落在老城区的个别角落和“天一角”美食区,不时给猎奇的人一个味蕾的选择,偶尔给怀味的人一个合适的通道。

  (作者单位:鹿城区人民检察院)

关于本站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